家庭必然會對人造成影響,重點是明白「沒有對錯」

Joyce Yeh
2 days ago

--

今天看書的時候看到一段話在談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寫道:

「總體金融政策的對錯很難判斷,因為沒人知道政府干預的程度多少才對,也沒人知道政府什麼時候該放手。」

跟我哥聊天,我說這讓我聯想到家庭影響,雖然這樣分享很偏頗,可是我很容易在社群上看到許多人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且特別喜歡強調「華人教育」。可我總覺得家庭教育本身很難談論對錯,而是自己成年後怎麼看待。

Love is on. 表現的形式總是很不同。

哥哥跟我分享,歷史是留給後人述說,事情從來沒有對錯,殺戮是死罪,可是在戰爭時期卻是功勳。

每一件事情從來都是倖存者做紀錄,由事後描述的人把它說成「對」與「錯」。

他也認為環境十分重要,一如孟母三遷,東方與西方社會,居住在布魯克林區域、曼哈頓,或是貧民窟看到的世界就是不一樣,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價值觀會得到一樣的結果,怎麼看待事卻是由「人」自己做決定的。

接下來,你做出的決定是憑喜好,還是依據數據?

以通膨為例,政府一般會期待控制在 2–3%,並非以喜好來定奪,而是依據大量的數據統計,提出一個相對佳的健康成長方式。

一如透過統計得知擲骰子扔出 1 的機率是 1/6,可想押注賠率較高的注,我們開始拚命地向上天禱告,期望變成1/2,縱使這不會改變 1/6 ,但當中注時你將感覺一切舒服多了,堅信自己的禱告為「正確」的信念。

看待一件事情從來沒有「對錯」,價值評定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留給後人述說,堅信當下的選擇都是最優解,我們將來到一個舒服的平衡狀態。

同樣的,若關係能少一點對抗,多一點包容與理解,一切都會好轉很多。

--

--

Joyce Yeh

興趣是料理,還在挑戰怎麼洗衣服,我不喜歡。正在寫一本書給乾兒子十年後看,叫做《當你相信任何事情》。